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国基础教育正迎来关键转型期。作为教育大省,云南基础教育的发展已走过夯实基础、扩大覆盖的阶段,正全力聚焦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
11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云南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以“奋楫笃行深耕均衡”为主题,汇聚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省内外兄弟院校代表、基础教育一线学校校长教师及各合作州(市)相关领导,交流互鉴、深化校地合作,共同为推动基础教育“升级”出谋划策、凝聚合力。
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
“‘让每个生命绽放,让每颗星星闪亮’,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新城实验小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我们提出的育人目标。”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郭海宁在大会主旨报告上介绍道,优质均衡教育强调教育公平,目标是让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天的‘优质均衡’,正是要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的升华。”他强调,基础教育追求的优质均衡是动态的、发展的、包容的均衡,是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教育生态。
“学校探索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郭海宁介绍,第一级“全域筑基”通过课程统整、师资流动、资源共享夯实基础教育公平起点;第二级“分层赋能”通过建立“基础+拓展+卓越”三级课程体系和社团、项目式学习、竞赛辅导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激发个性潜能,让因材施教落地;第三级“卓越引领”则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设“未来学者计划”“创新实验室”,着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优质均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拔尖创新,不是特权,而是责任。”郭海宁说道,“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AI赋能智慧化课堂
数字化浪潮来势汹汹,也重塑着教育生态,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过去一年全球数字教育整体水平提升4.54%。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以AI·NK教育大模型为核心,构建“必修+选修+活动”三位一体的AI课程体系,开设多门分层教学的AI选修课程,形成“普及—提升—专精”的教学梯度,有效打通学科边界,打造了AI教育的“第二课堂”。
不止于此,学校通过“互联网+教育”,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打造“数字校园”,并通过“云课工程”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化。
此外,重庆南开两江中学还以“青莲紫”家长学校为载体,构建起“制度创新—资源整合—数智赋能”三位一体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提供“南开方案”。
高校“牵手”基础教育
高校资源下沉,让基础教育焕发新活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介绍道:“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坚守大学之‘本’,传袭大学之‘道’,实施‘学院制培养+全员导师制’,构建起‘必修+自主选修+大学先修’的课程体系,并引入大学教授资源和浸润式研学活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和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则走出特色路,依托高校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高校赋能+政企协同+集团运营”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偏远乡村与城市薄弱地区,探索出一条以高校智力支撑驱动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育人”的转变,也给乡村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了“强心针”。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第一中学,课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所曾经受限于地理区位和经济基础的县级中学,如今已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帮扶成效的生动缩影。通过“送教下乡”“跟岗研修”及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持续举措,云南师范大学助力梁河一中实现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让“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走向现实。
梁河一中的蜕变,是云南师范大学系统化助力云南基础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自2015年启动对口帮扶以来,云南师范大学与德宏州开启了十年“双向奔赴”,逐步构建起从“梁河起步”到“瑞丽拓展”、从“单点帮扶”到“整州推进”的帮扶体系。目前,德宏州5县(市)7所学校与云师大实现合作办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整州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让边疆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更广范围内,云南师范大学通过“附属学校提质领航工程”,推动优质资源向边境县域延伸。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创新提出并实施“151战略行动计划”,坚持“双教协同”发展战略,以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目前,30余所边疆民族地区学校在精准帮扶下,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如今,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已发展成为辐射全省13个州(市)、30个县(区),惠及64所学校、超14万名师生的综合办学实体,“云师附校”教育品牌持续擦亮,为云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独具特色的县域教育“梁河经验”“镇雄模式”,被教育部列为“乡村振兴教育典型案例”,成为推进边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范本。
从夯实基础到提质增效,从资源均衡到特色发展,云南基础教育正在探索一条符合省情、富有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让“上好学”的美好愿景照进更多家庭。
原文链接:均衡→优质云南这场大会解锁基础教育“升级新密码”(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