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媒体师大 - 正文

云南政协报 2025-08-12 云南政协报| 委员风采 | 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张祖武:深耕教育沃土 书写使命担当

2025-08-12  

盛夏的昆明,天高云淡。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刚毅坚卓”的校训石在阳光下静静矗立,诉说着这所大学与教育救国、薪火相传的深厚渊源。作为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张祖武始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委员职责,推动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在政协委员履职和高校办学的双重岗位上,书写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委员履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谈及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的经历,张祖武的目光格外坚定。在他看来,每一份提案背后都关联着万千师生的期盼,自己必须深入基层找问题,沉下心来想办法。

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他聚焦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教师发展、联大精神传承等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提案。例如,为更好地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了《关于组建云南教师发展学院的提案》,建议实体化组建云南教师发展学院,系统推进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能力提升培训、教师职后学历提升、教师发展研究等重点工作,助力云南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坚守本色:让师范之花绽放在云岭大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师范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事业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张祖武常说:“云南师范大学流淌着西南联大的血脉,办好师范教育,为云南培养更多好老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在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云南师大的办学历史,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办学8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人才40余万,大部分毕业生扎根云南基础教育一线,云南各州市县教育局局长、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中小学学科带头人80%以上是云南师大校友,先后培养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优青等著名专家学者及多名奥运会金银牌获得者,为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0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

“云师附校”已成为云南教育的优质品牌,这个涵盖全省13个州市、28个县(区)、60余所学校的教育集团,有14万名在校师生,旗下的附中、附小更是全国知名。“但我们不能只办名校,更要辐射并帮扶相对薄弱学校。”张祖武说,学校实施的“151战略行动计划”,重点面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沿边州市县高质量领办相关中小学校,挂牌帮扶5所“国门学校”,探索形成“镇雄模式”“梁河经验”等可复制推广的教育帮扶典型范例,打造了一批基础相对薄弱的县级中学短期内实现办学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满足云岭各族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传承创新: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使命担当

张祖武坚定地认为,“高等教育要立足立德树人,在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中彰显使命担当。”近年来,学校在传承联大精神、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等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

张祖武介绍,云南师范大学始终把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作为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持续推动西南联大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办学育人全过程,形成了在精神传承中突出爱国主义、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联大内容、在实践育人中感悟联大历史、在文化活动中打造联大品牌、在校园建设中彰显联大特质的工作特色。在教育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创新成立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支持、引领下,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一道,力争把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成为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一流新型研究生院,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培养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载体、人才引进基地、人才培养摇篮、高水平研究平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田。

在科技创新领域,云南师大紧紧围绕学术前沿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建成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马铃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被农业农村部和国际马铃薯中心推荐为30年以来我国该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学校在生物酶制剂、光伏提水、太阳能干燥和制冷、沼气工程等领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光伏提水系统多次刷新我国及世界光伏水泵单级最大扬程与总扬程纪录,解决近30万山区农村人口的人畜饮水及10万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创制饲用酶制剂39种,近两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1亿元。此外,高原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缘环境与边疆安全、南亚东南亚政治经济等领域研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回应云南发展的现实需求”张祖武说。这种“顶天立地”的科研导向,让云南师大的创新成果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课堂教室。

作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西南第一个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云南师大建成“本硕博”贯通、中外学生一体两翼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的10所高校之一。累计招收学历、非学历国际学生2万余人次,80%以上国际学生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是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大学。学校在海外建立2所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4所云华职业学院,承办8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重点面向南亚东南亚承办200余期国外中文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域官员培训。2025年,云南师大入选教育部全球教师发展学院分中心建设单位,致力于建设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教师发展学院。

面向未来:以数智化赋能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重塑教育生态,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前沿技术加速迭代。谈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云南教育应如何把握这些机遇时,张祖武认为:首先要夯实教育数智化的基础底座,建设适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个性化应用的教育云平台,为教育领域提供集约、安全的云基础服务;建立符合云南实际的教育数字化标准、教师教学素养标准、学生学习能力标准,用新理念、新环境和新方式培养符合未来发展的教师。其次要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完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共享数字资源的激励机制,推动全省优质基教资源上线共享。同时,要建设乡村基层学校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和全省基础教育数据治理能力,建设以教育大数据为基础底座的信息系统,逐步构建“以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

张祖武说,云南师大已在师范专业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探索培养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的“未来教师”。学校发挥教育学科专业优势,已启动云南基础教育大调查,深入挖掘整理基础教育大数据资源,探索云南教育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展望“十五五”,张祖武充满信心。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高质量发展,将“双一流”创建与“十五五”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抓紧研究制定“双一流”创建方案、“十五五”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治理能力为保障,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一体发展,重点落实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全球教师发展学院东南亚分院建设、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加快建成西部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实现云南“三个定位”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访结束时,张祖武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份教育的初心不会变。作为政协委员,他将继续为云南教育建言献策;作为学校党委书记,他将带领云南师大培养更多扎根云岭、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最美的风采。

(原文链接:https://www.ynzxb.cn/szb/202508/12/node_08b.html)

下一条:云岭先锋 2025-08-06 一面土布校旗,承载着西南联大的热血与坚守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