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要闻聚焦 - 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0-2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师生关注·学习热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云南师范大学广大干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全校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表示,将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云师贡献。

张祖武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关键会议,对于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深远意义。全会有关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全局性谋划,必将开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十四五”期间,云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我校西南联大旧址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党的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云南师范大学将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主动对接“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需求,积极服务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深入开展“151战略行动计划”,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一流党建引领学校“双一流”创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更多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更大力量。

胡金明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十五五”时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五年,高校在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质生产力、服务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重任在肩,我们要扎扎实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为引领编制好学校“十五五”规划,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云南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特色学科等办学优势,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未来教师,促进边疆县中振兴,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性学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助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为早日建成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健

“十五五”即将开启,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宣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力量和实践要求,把牢政治方向、把准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把学院“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学院将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教学创新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

云南华文学院院长王秀成

全会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与云南华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质量导向、制度导向、创新导向和开放导向,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等多重平台优势,深入实施“留学云师”提质扩优、“开放融合”深化拓展等七大计划,全力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

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禹紫灵

作为一名高校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抓实干,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学部“十五五”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地理学部主任陈光杰

作为学校地理学部负责人,我深刻体会到,全会精神为新时代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部将立足学科使命,面向地理学国际前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与区域发展需求,聚焦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区域特色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强化南亚东南亚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智能分析、低纬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区域发展与文旅产业融合、西南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治理、地缘安全与西南边疆发展等特色优势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土空间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实践。学部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地理学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地理学部力量。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玉保

学院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以实干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一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全面融入办学治院各环节,切实服务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二是深化学科专业改革,聚焦新能源、智慧农业等前沿,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与行业应用深度交叉融合,以有组织科研攻关破解关键技术难题,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构建“资源共建、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的发展共同体,通过校地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新能源科技人才。

历史学院院长黄海涛

历史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好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着重推进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国史学科专业优势,系统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研究,切实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自信水平。二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边疆治理、西南联大研究等特色领域,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着力产出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学术支撑。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着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史学人才。学院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学术力量。

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华致雄

体育学院师生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面向“十五五”发展新阶段,学院将紧紧围绕体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培养具备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专项人才,更致力于培养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体育人才。学院将立足区位特点和使命担当,聚焦边疆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培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云师体育人的智慧与力量。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王前进

全会强调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契合,强化原创性科研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依托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平台,优化科研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科研创新与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贡献力量。

云南师范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寿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锚定方向、擘画蓝图,也为我们科学起草好“十五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举措,切实提高站位视野,立足省情校情,着眼高质量发展,抓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谋划,以高质量的工作谋划引领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教务处处长陈长瑶

作为高校本科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扩大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规模,完善师范教育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机制,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不断拓宽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路径,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努力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高等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冯小波

我们将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主动融入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生物科技等前沿与特色方向优化布局,力争在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着力构建高效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举措,推动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等优势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切实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促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全链条融合。持续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制度基础与能力根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保跃平

“十四五”期间,我校文科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大学行列。面向“十五五”新发展阶段,我们将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民族团结与边疆治理、南亚东南亚地缘政治与安全、国际中文教育、跨境语言安全、人工智能赋能跨境教育合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着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新型智库,构建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体系。持续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坚持分类评价原则,强调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持情况,充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科研工作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处副处长刘利平

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融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五五”规划,从多个维度推进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云师贡献。一是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推动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夯实“三全育人”根基。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方向,通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级人才的需求。三是强化导师队伍建设,筑牢教师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争当“四有好老师”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卓越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赵航

作为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我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系列成就倍感自豪。我渴望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真正运用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在今后的科研与学习道路上,我将始终牢记科研报国的初心使命,潜心钻研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在创新创业中提升综合素养,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努力以扎实学识和担当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研究生支教团华坪分队队长解夏临

作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期一年的支教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国家教育公平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扎实落地与成效。在支教过程中,我立足地区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坚定了我“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信念与责任。未来,我将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扎根基层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云师学子的青春力量。

青马工程2024年“薪火”班学员金瑞博

我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坚定信念引领人生方向,以扎实本领勇担时代使命。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讲台的音乐教师,我将始终坚守育人初心,持续夯实专业基础,在传承中追求创新,在教学中融入情怀,努力以音符传递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使音乐成为沟通心灵、传播文化的桥梁。我愿以青春之力践行教育使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书写奋斗篇章。

能环学院农业工程博士研究生刘洪周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对国家未来发展宏伟蓝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切体会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与紧迫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将踏实细致的作风贯穿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专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云师 宣)

上一条:新华社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下一条:学校组织开展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二次集中大课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