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媒体师大 - 正文

光明日报 2025-11-11 云南师范大学:拓展活动载体 推动数学科普高质量发展

2025-11-12  

云南师范大学依托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与特有的人文传统,围绕科普事业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学校80周年校庆之际,建成西南联大数学文化馆,先后获批云南省科普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

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学校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增强数学科普吸引力和影响力,让看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好玩、有趣、有用”。每年举办科技活动周、世界数学日活动,组织人员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开发科普课程,举办全国性数学文化论坛等,受众逾万人。科普报告视频《西南联大数学名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2023年度最受欢迎学风主题作品”,“科普数学文化,助力乡村教育”志愿服务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TOP100”。

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学校在2021—2025年度连续举办科技活动周。其中,2025年开展了丰富的科普活动,包括举办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科技活动周、参加2025年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举办“拓扑映像节”电影之夜观影活动等。

开展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科普基地将数学科普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既为数学科普找到新的载体,又为“三下乡”活动赋予更加具体和丰富的内涵。2024年7月,“心”方程志愿服务团、“小数苗”志愿服务团等团队的84名志愿者前往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东川区拖布卡镇临港小学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7月,数学文化科普团共95名志愿者前往宜良县九乡小学、东川区集义街道铜源社区、会泽县钟屏街道泽兴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承办全国数学文化论坛。学校承办2023年中国数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数学文化论坛,举行科普讲座21场。2023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第21届年会期间,科普团队积极参与组织15名专家学者深入昆明和红河等地的14所大学和中学,为当地师生举办17场科普讲座。

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学校科普基地组织讲解员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普志愿服务40余次,在吴家营实验学校、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等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团队走进呈贡区毓和社区、致远路社区、谊康社区等开展10余次科普活动。

开展专业特色科普活动。学校科普基地利用数学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开展数学游园会、夏令营、课程思政、数学专业技能文化节等科普活动。依托“云端”播撒数学火种——赴会泽县开展云支教活动,在会泽县为暑托班儿童开展“数学模型展”等活动。

开发数学科普资源。学校科普团队挖掘西南联大时期数学家在民族危难之际共克时艰、永攀高峰的感人事迹,自主开发原创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科普资源。团队主持完成数学科普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纪事(1938—2018)》《云南数学文化研究》,发表科普论文20余篇;开发设计数学科普课程40余个,开发视频作品10余个。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将科普教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现有展品与研发科普资源相结合的形式,传播数学文化,提升公众数学文化素养。学校科普基地在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科学家精神方面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得到各界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科普论文获转载。学校科普团队发表的科普论文《屋檐之上的数学密码》被学习强国《每日科普》栏目转载,累计阅读量逾29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广受参观者肯定。学校科普基地吸引众多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数院最棒,历史沉淀精华!”“追寻前辈之足迹,感受数学之魅力!”“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百载创造金色辉煌,百年谱写绚丽华章!祝数院越来越好。”

网络广泛传播。学校科普基地通过专题网站、“心方程数学科普”“扶摇凝芳华”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大量的科普信息和资料,反响热烈。

(王天志 孔德宏 张勇)




上一条:七彩云端 2025-11-12【我们与西南联大的距离】声纹里的联大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2025-11-11 15国青年创拍昆明 用国际视角记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