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媒体师大 - 正文

【校馆弦歌】央视新闻总台云南总站 2025-10-01│烽火中的联大记忆,新时代的精神传承

2025-10-0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偌大的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师生辗转南迁,跋涉上千公里,最后在云南昆明落脚。1938年,三所高校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这段历史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这所临时组建的大学英才辈出,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如今,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联大旧址宛如一位无言的守望者,静默矗立于时光之中。它不仅是这所大学的历史根脉,更熔铸着爱国、科学、民族精神的厚重魂魄,成为无数人追寻的精神家园。

西南联大仿制门

新学期的晨光,温柔地洒满校园。大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不是在教室,而是在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光影交错中开启。看着展柜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听着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家仿佛能触碰到那段烽火岁月里的灼热温度。大一新生郭宜翀说:“我最触动的就是他们在烽火当中依然结伴而行,报效祖国的这种精神,在艰苦的环境当中,即使下雨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继续上课。”

西南联大博物馆《刚毅坚卓——西南联大历史展》部分展陈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微微卷边的《联大校刊》静卧展柜,纸页上蓝黑墨水的批注依稀可辨,既有学术的沉思,也有对时局的忧思,字里行间满是求知热忱与家国担当。摆在一旁的几支木质粉笔、一块残旧的黑板,仿佛无声地诉说着联大师生清苦而坚韧的日常。馆长李红英说,希望参观者走进博物馆的过程当中,不仅能了解这段历史,也能静下来“和历史对话”。

战争岁月里“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联大师生纷纷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他们或激扬文字、唤起民心,或致力科学研究,学术报国,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西南联大学原教室

西南联大学原教室内景

战时混乱带给百姓诸多困苦,辗转而来的联大师生很多人都有过典卖衣物、四处兼差的经历,但大家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创造了“茅屋育英才”的教育奇迹。这所仅仅存在了8年的战时临时大学,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00多位两院院士。

西南联大精神的火炬,正在一代代青年手中传递。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将这份火种带进偏远地区的课堂。即将站上讲台的毛世伶说,从联大的课堂到华坪的教学楼,她会把师者的初心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青年志愿者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活动照

从战火中的弦歌不辍,到新时代的育人征程,西南联大精神早已深植于云南师范大学的血脉之中,成为其最鲜明的精神底色。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祖武表示,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师云集,人才辈出,靠的就是一种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保护好西南联大旧址,建设好西南联大博物馆,就是要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下一条:云南网 2025-10-02 “美育乡村振兴-云南省艺术名家戴杰工作室作品展”在云南美术馆展出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