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媒体师大 - 正文

掌上春城 2025-09-17 从课堂讲授到戏剧排演 云师大多维实践让联大精神“活”’起来

2025-09-18 李璐 

掌上春城讯9月1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校馆弦歌”专题活动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近年,从联大仿制门前的深情讲述,到复原教室内的教学场景,再到西南联大纪念碑下的庄严追忆,云南师范大学将联大精神深度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进行多维度探索和生动实践,系列活动深刻阐释了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内核,为开学季注入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澎湃的精神动力。

多维融入:联大精神浸润育人全环节

近年,云南师范大学始终将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视为核心使命。学校形成了“在精神传承中突出爱国主义、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联大内容、在实践育人中感悟联大历史、在文化活动中打造联大品牌、在校园建设中彰显联大特质”的鲜明特色。在云师大的学科课程中,任课教师们充分运用好联大资源,将联大人物的爱国事迹、联大历史的光辉篇章自然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真实、立体的爱国主义。

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华致雄谈到,学院继承联大体育部主任马约翰的体育思想,通过建设“马约翰书院”、开展社区与边境体育浸润计划等方式,将体育精神与联大精神、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研究专家王浩禹的新著则以通俗笔触展现联大教授群体的生动形象,他强调,“你读了这些,就会知道西南联大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会给读者传递一个非常立体的联大印象”,为读者们提供了解联大、研究联大的全新视角。

实践体悟: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与共鸣

联大精神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更在广阔的实践天地中生根发芽。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解夏临分享了她远赴丽江华坪县支教的经历。作为山西籍学生,她深受联大“刚毅坚卓”精神的感召,选择来到云师大学习并进入教育行业。面对艰苦的条件和最初的教学不适,她与同伴们以联大先贤西迁之苦自勉,通过精心“磨课”、组织与师大学生的信件交流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联大故事等方式,最终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情感。

同时,学校在实践育人中让学生体悟云师历史。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多校青年连续开展“重走西南联大路弘扬西南联大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代表王雪妮分享了赴金平、蒙自等地采访调研的收获,其团队创作的视频和文章巧妙连接联大历史与当代青年责任。通过建设西南联大数智教育融合基地,借助科技力量让静默的历史资源“活”起来。

薪火相传:新时代联大精神的创新表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师范大学正以更创新的方式让联大精神焕发时代光芒。学校不仅打造了西南联大博物馆、校史馆等一系列文化地标,一系列原创文艺精品,如《西南联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舞台剧《追寻》等,持续擦亮联大文化品牌。

参与《追寻》《西南联大》等精品剧目排演的教师代表路琦认为,戏剧排演是一堂“无声的思政大课”,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从认知到感同身受的蜕变,深刻理解了不同形式的奉献精神,“越到排演后期,学生们更积极参与到其中来,甚至有的时候付出了比我们教师更多的专注和精力。让我看到孩子们因为这件事情的蜕变和成长,完成了一个从理解到认知到感同身受的一个过程。”

正如参与者所言,这些多维的教育融合实践让联大历史从档案墙上走下来,走入现代生活,引发深切共鸣。云南师范大学通过扎实的行动证明,西南联大精神不仅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激励当代青年爱国奉献、矢志报国,在新时代谱写强国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

掌上春城记者:浦潇
责编:曾欣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原文链接:

http://m.kmzscc.com/zsccv8//art-661099.html?obj_id=661099&open_type=40


下一条:人民日报 2025-9-18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西南联大6位学人珍贵家书,讲述背后动人故事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