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先锋 2025-09-10 雨落联大旧址,教师节聆听80多年前的“师者火种”
9月10日,昆明突降大雨。雨点砸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的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
这清脆又厚重的声响,仿佛穿透了80余年的时光,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书声琅琅的年代——雨滴仿佛落在杨振宁伏案书写的笔记上,落在闻一多慷慨激昂的讲台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守护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长沙,后又历经艰险西迁昆明,共同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临时组建的大学,虽仅存在8年,却创造了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2位“诺贝尔奖
”
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获得者和175位院士……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先生的这句箴言,是西南联大办学的生动写照。1940年,学校在昆明大西门外征用124亩土地,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规划设计,建起一批茅草房与铁皮房作为“新校舍”。
彼时云南财力物力有限,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校舍是铁皮顶土坯墙,遇到下雨便“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叮叮当当的雨声常盖过讲课声;为节约经费、扩大教室空间,师生们还发明了无课桌的“火腿椅”,数十把椅子密集地朝向黑板排列。
即便如此
,困境从未熄灭师生们的治学热情与爱国信念。
雨声很大时,经济系教授陈岱孙讲课受阻,干脆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带领学生在雨声中体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意境;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在简易校舍里潜心治学、鼎力授课;学子们为“不做亡国奴”而发奋读书,抱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汲取知识。
西南联大博物馆专职讲解员王馨说:“西南联大师生们坚持教书救国、读书报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之中。”这份爱国主义情怀、刚毅坚卓的风骨,早已融入西南联大的血脉。
如今,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的西南联大旧址仍完整保存着一间当年的教室:铁皮顶锈迹斑斑,土墙敦厚结实,标志性的“火腿椅”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
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习近平深有感触地说
,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
为让这份精神遗产永续传承,西南联大博物馆近年来不断征集保护历史物证、采集口述史料,还创新传播方式,将展览“搬上”互联网,通过云参观、云讲解、云展示、云服务等形式,让更多人聆听西南联大的故事。
80多年前,西南联大师生在战乱中坚守学术、守望家国
;80多年后,云南这片红土地上,西南联大的精神仍在赓续,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积蓄力量。
上一条:云南网 2025-09-10【致敬第41个教师节】云南师范大学师者说:用心用力用情育人 静待花开
下一条: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09 云南师范大学举行2025级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