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明德4号楼206报告厅举办“师道匠心 薪火相传——对话中学校长:在立德树人中涵养师者初心”交流会。会议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与师范生发展,邀请多位深耕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学校长与学院2023级、2024级“一专多能”与“优师计划”班本科生开展面对面交流。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双晓爱主持,思政系主任桂石见副教授、教师代表肖珍参加会议。


曲靖市沾益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沾益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前林分享了深耕教育一线24年的教学经验,他强调:新时代思政教师首先要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根基,始终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作为行动准则,在教育教学中旗帜鲜明讲政治,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浸润人心。

昆明市第一中学宜良学校党委书记赖捷,以“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互换”为核心,通过讲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生动故事,阐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内涵,为师范生注入专业自信,认为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专业素养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将教育当成终身坚守的生命事业。

昆明市晋宁区第七中学书记、校长刘云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向即将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同学们抛出“灵魂三问”——何为教师?何以为师?以何为师?刘校长强调:作为思政课教育应坚持“入学”夯实学识根基,“入职”锤炼实践本领,“入门”领悟教育规律,“入道”坚守育人初心,始终把思政教育摆在首位,持续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副校长朱自军,以“青春由我定义,思政大有可为”为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向下扎根,通过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来筑牢思政课教学根基;二是规划生长,以清晰的职业规划找准思政教育的成长方向;三是不忘来时路,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笃行不怠。

昆明市晋宁区第二中学副书记兼校务办公室主任叶熙熙,以亲切的话语教导同学们要主动转变思维与心态,以积极的姿态置身终身学习的环境中,唯有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与各位老师展开对话,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校长们针对同学们的困惑给予细致解答,为同学们明晰了职业发展方向。

交流会后,双晓爱、桂石见为与会中学校长颁发校外实践导师聘书。双晓爱表示:各位校长的分享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兼备,为思政师范生成长搭建了校地协同育人的坚实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