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5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奇英教授应邀到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做了《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故事》学术报告。会议由能环学院院长徐锐主持,200余名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马奇英教授以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为例,从寻找植物(Exploration)、探索机理(Explanation)、修复应用(Exploitation)与未来研究(Evolvement)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蜈蚣草的发现历程、砷超积累机理、污染修复案例、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此外,马教授还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了科研经验,为本科生、研究生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宝贵建议。
此次报告会加深了我校相关专业师生对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的认识,更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并为同马教授团队开展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前期基础。
马奇英教授简介:马奇英教授现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教授、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环境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是国际著名土壤化学专家,也是环境生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之一。1997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马奇英教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支持。马教授是环境领域若干重点项目的评审专家,也是环境领域著名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Chemosphere副主编。已在Natur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总引2.1万次,H指数72。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