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2025年,学校将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通过“AI专业教师培养+递进式师范生AI通识教育+AI赋能职后教师”的三轮驱动,积极构建“AI+教育”新形态与新范式,全力促进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着力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数智化战略引领,锚定智能教育发展方向
学校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战略,发布了《云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明确四大行动计划: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优化专业与课程体系、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服务社会。通过系统化布局与实践,形成“课程筑基、师资赋能、科研驱动”的三位一体改革路径,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和坚实的战略支撑。
二、AI赋能专业建设,推进AI与专业深度融合
学校大力推进专业知识图谱建设,重点开展教育学、地理科学、汉语国际教育、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4个专业的知识图谱构建,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梳理与智能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同时,学校立项人工智能教育、清洁能源与智慧低碳技术等8个“AI+”微专业,打破专业壁垒,进一步拓宽学生在AI与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助力培养复合型AI应用人才。
三、AI赋能课程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聚焦AI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针对AI融入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及学习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的具体路径与方式向教师进行专题宣讲,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实践思路。学校首批立项180门智慧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融合知识图谱、AI技术,推动人才培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变革,加速传统课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学校引入9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线上课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修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AI知识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为全体本科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开设《AI赋能教学设计创新与应用》课程,专为未来教师群体量身定制,助力学生掌握智能时代教学设计的核心能力,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同时学校着力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及学科建设,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算力平台与大模型应用创新平台,开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未来教师AI课》等课程,并通过承办教育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赛等举措,提升AI能力培养成效。

四、AI赋能教师成长,引领教师教育改革
为提升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针对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代表以及部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学校精心搭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专题研修班高端培训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期1180人次培训,力争2025年底实现教师AI素养技能培训覆盖率突破80%以上。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分享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赋能教师成长,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AI助力教改研究,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积极组织和指导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其中3个项目成功获批省级人工智能赋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这些课题聚焦AI与基础课程融合的关键问题,深入探索融合路径、方法与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教务处、信息学院、未来教育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