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青春之旅中国行——2025年德国中学生夏令营”顺利落幕。为期两周的夏令营,以“中文+文化+才艺+参访”模式为德国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场语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营员们跨越山海、沉浸式体验华文化魅力,中德青春友谊之花盛放。

本次夏令营通过智慧教学设计理念将AI赋能中文教学,让运动与休闲、美食与购物、中国校园生活、历史文化遗产主题有效衔接,通过主题式任务让学生“做中学”,点燃了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进一步提升了德国学生的中文水平。


中国服饰文化、中德教育比较、中国建筑的传承、掐丝珐琅艺术赏析与体验是本次夏令营的四大文化专题,旨在让德国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创新传承。



本次夏令营开设了11门中华才艺课程。充分释放运动活力的课程包括射艺、八段锦及舞龙舞狮,让营员在力量与协调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沉浸式艺术体验课程涵盖音乐艺术与指尖艺术,让师生学唱三首中国歌曲传递温暖,在云南葫芦丝的旋律里领略民族风情。同时,让营员在缝制中医香囊、串中药手串中体验自然之道,在小小扎染工坊晕染出独特的东方意韵。


夏令营期间,德国师生参观了天坛、颐和园、景山公园、鸟巢、水立方以及昆明的石林、滇池、斗南花市、翠湖和昆明老街等地,感受中国的人文风情。


营员Bennit Michahelles和SimonMichahelles分享他们最喜欢中国传统建筑,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他们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Benjamin Beyer、Nikolas Beyer、Lisa Kühn、Zara Wills-Gavach表示最喜欢才艺课,特别是射箭、舞龙、舞狮,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Ann Gugel、Lira Restelica觉得中国竹编、扎染和锡箔画十分有意义,因为这些课都需要耐心才能做出精美的作品,需要培养恒心和毅力。同学们为本次夏令营取了一个名字——“美好家族”,并手绘了一张海报表达了对夏令营满满的热爱。

德国领队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会长苏鸿雁、德国内卡河畔华文学堂校长丁小燕用匠心、用心、暖心、安心、信心“五心”对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表示感谢,用德语谚语“Brücken bauen, Herzen verbinden”即“筑桥连心”形容这次夏令营,相信这段跨越山海的经历会成为德国学子难忘的回忆,愿汉语这座桥连接起更多中德两国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王秀成向全体学员颁发证书,德中文化教育友好协会向国际中文教育学院赠送锦旗。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将持续推动海外青少年来华学习团组项目发展,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构筑更具吸引力与成效的学习平台,为各国青少年创造深入了解中国、促进民心相通的宝贵契机,更好发挥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