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民族美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华美学学会2023年年会暨“美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呈贡校区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200余名美学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开展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学发展注入新力量。
8月19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明德5号楼主会场举行,开幕式由中华美学学会秘书长张郁乎主持。张郁乎介绍了研讨会筹备的相关情况,向参会的专家教授、学者表示欢迎。我校校长王德强致开幕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表示本次会议既是对美学学科高水平发展的推进,又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美学实践的重大举措,相信在中华美学学会的组织领导及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美学学科能够得以新发展,为中华文明的新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1980年中华美学学会在昆明成立并举办了第一次大会,从此就与昆明这座城市结缘,此次会议在昆明举办既是对老一辈学者的缅怀,也将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掀起美学研究的热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美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美学如何发展?如何让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更上一层楼?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寻求新的突破,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让美学为美育,为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国家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充分肯定了中华美学学会在理论创新和精神文明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阐释学视角提出三个问题:美学生产知识吗?美学如果生产知识,是怎样的知识?美学如果生产知识,是如何实现的?并认为美学存在的基本形态是美学生产知识的基本方式。

本次研讨会分为大会发言和分会场论坛。其中,扬州大学姚文放、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南京大学周宪、杭州师范大学杜卫、中国人民大学牛宏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碧辉、深圳大学李建、山东大学程相占、中南民族大学彭修银、南京大学赵奎英、浙江大学张节末等11位专家在主会场做大会发言。七个分会场论坛分别于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在我校实训大楼以圆桌会议形式展开,主题分别为“中国传统美学”“西方传统美学”“西方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美育”“艺术哲学”“设计美学”“传统审美文化”“当代审美文化”“中国书画美学”“外国美学”“生态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数字媒介下的美学研究”“高校美育”“文艺美学”“民族艺术的审美探索”“思想交融中的美学研究”等专题,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200余名美学研究者依次进行了主题发言。发言结束后,各评议组专家进行了详细点评。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美学经典研究、当代中国视野下美学话题的理论推进、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多维语境中的设计美学和艺术哲学、中国各民族艺术与审美的多元一体特点研究等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研讨会于8月20日下午在明德5号楼主会场闭幕,闭幕式由我校社科办副主任刘连杰主持。七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高建平做总结发言,对本次大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美学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探索当代美学的创新路径至关重要,要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学发展注入新力量、贡献新智慧。

(美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