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下午,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藏语研究院)余金枝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苗语方言地图集”开题报告会在我校呈贡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行。受疫情影响,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黄行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杨光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曹志耘教授、南开大学曾晓渝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出席线上会议,组长由黄行教授担任。云南省社科联主席张瑞才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德强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张桥贵教授、云南省社科工作办侯勇主任、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骆小所教授、云南省语言学会会长罗骥教授、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马勇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出席线下会议,组长由张瑞才研究员担任。项目组成员、我校社科办负责人、文学院(汉藏语研究院)领导及师生参加会议。
会议分前中后三阶。前段为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社科办张广斌主任主持,云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德强教授和云南省社科工作办侯勇主任相继致辞。王德强校长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介绍了学校源自西南联合大学的光荣校史,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云南省哲社等高水平社科项目立项的佳绩,高度肯定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意义。王校长强调,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苗语方言地图集》的获批,是余金枝教授及其学术团队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我校人文社科发展的重要成绩。学校将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请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为更好实现课题目标添砖加瓦。希望课题组充分吸收专家意见,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云南省社科工作办侯勇主任首先祝贺余金枝教授及其团队获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他希望专家多多建言献策,为后续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把关诊脉;希望课题组吸取专家意见建议,优化研究设计,抓紧推动项目实施;科研管理部门要狠抓过程管理,努力打造学术精品;云南省社科工作办将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全面保障和服务。
中段为评议专家组评议。评议组五位专家均在线上参会,由黄行教授担任组长。项目首席专家余金枝教授首先做开题报告。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重难点、创新点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依次进行汇报。她指出,《中国苗语方言地图集》运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科学选取语音、词汇、语法条目,从苗语分布的7省市1000多个乡镇中,科学选取650个乡镇进行密集调查,建设苗语大型语料库,绘制600幅方言特征地图,呈现中国苗语的整体面貌和内部差异。该项目对苗语研究现状、苗语本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以及铸牢中国苗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有重要突破。各子课题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戴庆厦教授,吉首大学杨再彪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石德富教授,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熊玉有译审分别对所负责子课题的研究计划、研究任务、实施设想进行补充报告。

五位评议专家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论证水平、团队力量、重要价值及学术创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调查点的选择与分布;调查条目的选取与分类;语言信息与地图技术的融合与表达;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等。最后,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前期基础扎实,开题报告符合课题设计,有苗语各方言代表专家领军,对出色完成该项目充满期待,同意通过该项目开题。
后一阶段为特邀专家论证。特邀专家组高度肯定该课题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苗语使用与苗族文化传承、苗语的分布与项目研究范围、调查条目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的分类提取、云南苗语分布状况、苗族语言文化研究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关系等多学科视角展开论证,建议及早推进项目实施,将云南师范大学建成苗瑶语研究重镇,并产出重要成果争取滚动资助。云南省社科联主席张瑞才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容易,做好并产出精品更不容易。为顺利完成该项目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目标导向,严格落实申报书中的任务目标,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二是问题导向,着重就选点、条目分类、地图绘制等问题深入讨论,做到早思考早规划,避免走回头路。三是结果导向,形成以语言现象剖析为主,地图绘制为辅的研究理念,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范式;并借该项目之机全面考察云南苗族的地理分布与苗语的使用状况,为我省今后的学科建构、人才培养拓展新的空间。
最后,首席专家余金枝教授代表项目组致谢,并表示将充分汲取各位专家的良言善策,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和内容,按时完成和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