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中方:云南师范大学,外方:老挝能源与矿产部可再生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在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27会议室和对方会议室召开视频会议。受实验室主任蒋永文校长委派,视频会议由科学技术处主持。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书记刘莹、院长徐锐、副院长陈玉保、教师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无敌研究员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年教师何雁敏以及其他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2021年联合举办“中国—东盟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应用示范国际培训班”以及“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工作进展等议题。
会上通报了“中国—东盟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应用示范国际培训班”项目概况。该项目是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资助,依托该联合实验室,在老挝万象首都面向东盟科技人员和相关政府官员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将着力提升老挝等国可再生能源领域高水平技术人才水平,充分发挥好“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及技术推广示范的作用。
培训内容涵盖太阳能光伏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检测理论与技术等。云南师范大学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国名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担任主要教学工作;云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队伍由具有丰富国际培训与交流经验的专家、学者团队作保障,同时协同“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老挝方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验和实践培训。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主要是来自老挝及东盟国家从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政府官员。中老双方就“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和“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技术合作与创新、工程示范等工作进展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老挝能源与矿业部可再生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梅婷所长表示,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云南师范大学对老挝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持,老挝能源与矿业部可再生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将大力配合好“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和“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希望本期培训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大合作力度,强化合作实效,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再创辉煌,续写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篇章。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坚持以党建统领学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注重科技创新,努力做到党建与业务双融通双促进,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典型示范群体,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完成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有效提升了学院的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是在科技走出示范引领方面,积极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中,助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工作开展基础上,新增“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自2018年建设以来已为老挝培养12名高级专业人才、正在制订4项老挝国家技术标准与规范,推动多项可再生能源技术联合示范与研发,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先进模范党员教师和专业骨干的示范作用,力争到2023年底,培养10~12名老挝高级专业人才,进修与培养20~30名老挝专业科技创新人员,培训200名老挝技术用户,为老挝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持续输送核心力量,助力我校科技工作国际辐射功能显成效,让党旗在“一带一路”上飘扬。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