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双万”工程计划,提高全国缅甸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立场的高水平缅语与缅甸研究人才,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委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缅语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5月19日至21日在我校成功举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武友德教授,云南华文学院院长王秀成教授,云南华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缅甸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全国开设有缅甸语专业的1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云南华文学院王秀成院长主持。

开幕式上,武友德副校长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和代表们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悠久的历史以及云南华文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此次大会是全国缅甸语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云南华文学院成立1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增强与缅语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云南师范大学缅语学科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作了专题报告。钟智翔教授指出,缅语界不仅要培养纯语言人才,更要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也将协调全国缅语教学与科研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文科”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云南华文学院王秀成院长介绍了学校缅甸语专业发展情况。我校缅甸语专业开设较早,师资队伍整齐、水平较高,招生规模较大,现在在校生236人;建立了一流的国际人才培养平台和一批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4月,瑞丽疫情牵动着全省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缅甸语专业师生第一时间成立线上翻译志愿服务团队,投入到抗议斗争第一线,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大学时刻为社会做贡献、时刻与国家共命运的教育精神和家国情怀。未来,云南华文学院将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测试建设,进一步推进缅甸语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分别就“关于云南省高校缅甸语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缅语阅读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创新创业导向下缅甸语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改革研究”等议题展开探讨,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缅语教学与缅甸研究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目前全国有25所院校开设了缅语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达1500余人。缅甸语专业是在校生人数第四多的非通用语种,仅次于朝鲜语、泰语和越南语。研讨会上,有多位专家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及缅甸政局变化背景下,学习缅甸语专业的学生实习与就业均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中缅两国交流增多,缅甸语专业在中国成为较受欢迎的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之一,同时也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发挥着较大作用。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钟荣霈副教授作闭幕式致辞。钟荣霈副教授对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对全国缅甸语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缅甸语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做了分析,号召全国缅甸语同仁们为缅甸语学科发展共同努力、一起进步。
(云南华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