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引导全体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2021年4月23日上午,档案馆校史馆党支部到昆明聂耳纪念馆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唱响爱国之歌”主题活动。
全馆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党旗的引领下,徒步4公里到达聂耳纪念馆,瞻仰聂耳塑像,参观聂耳纪念馆,聆听聂耳音乐作品,重温聂耳不平凡的人生。
展厅“前言”写道:人民音乐家聂耳,1912年出生于昆明,1935年在日本藤泽海滨不幸遇难。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为我们留下《义勇军进行曲》《大陆歌》《毕业歌》等40多首战斗歌篇,《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的童年时代,受到云南丰富而优美的民间音乐的熏陶,即表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1931年跻身于上海歌舞、电影界后,在广泛的艺术实践与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他的音乐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33年初,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获得了新的政治和艺术生命。他的不朽作品,绝大多数是在入党后的两年多完成的。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勇敢地站在斗争的前列,用革命的歌声,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怒吼,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在松柏的涛声中,面对鲜红的党旗,全馆党员同志庄严地举起右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接着,全馆教职工在聂耳塑像前集队,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返程途中,全馆教职工来到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缅怀抗日英烈。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全国同胞团结抗日的怒潮汹涌澎湃,气壮山河;海外华侨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积极抗日。
1939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积极响应,3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南洋华侨机工,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组成“南洋华侨机工队”,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
当时中国沿海港口均已失陷,抗战进入了最艰苦阶段。云南是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是大后方又是抗战最前线,仅存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国际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靠这条运输线运输入。南侨机工不顾一切个人安危,冒着烽烟战火,夜以继日抢运军需辎重和兵员,组装、抢修车辆,培训驾驶机修人员。
在这期间,有1000多华侨因战火、车祸和疫病为国捐躯。为表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5月树立此纪念碑,让后人世代缅怀,永志纪念。
这次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的爱国热情,提高党支部凝聚力,激励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做一名敢担当、有作为的共产党员。
全馆教职工深刻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无论走得多远,都要不忘来时的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革命先辈们不惧困难、不畏生死的爱国革命精神,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工作中,为学校开创辉煌的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