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大新闻 - 要闻聚焦 - 正文

回顾“十三五”:不断完善地理学人才培养体系

2021-01-06  

 

“十三五”期间,地理学部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地理学人才培养体系,育人育才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稳步提高,首次成为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和教育部地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之际被授予地理学建设“突出贡献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7月,原旅游地理科学学院与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整合更名为地理学部。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协同创新育人体系

地理学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坚持开展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近五年,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第五届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等比赛中我部代表队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获奖学生人次达100余人;10个班级获得“省级先进班级”称号。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部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重修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制度体系,完善课程管理,着力推进以系为单位的专业认证和学分制改革等专题教研活动,优化专业结构,集中力量办好地理科学类、测绘与地理信息类、旅游管理类专业。围绕大类招生、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新建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等三块重点工作,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统筹一流学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的学科改革创新工作。地理科学专业入选为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组织完成全国地理学理科基地大学生野外联合实习(云南段)工作。获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地理科学专业和GIS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加强,持续培养素养全面、学识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五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左右,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4%左右,考研率保持在8%左右;学部2019届地理信息科学本科毕业生林聪入选“全国就业典型人物事迹表彰和宣传名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部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柔性引进二层次人才朱阿兴教授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四层次柔性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王成研究员、六层次全职引进李廷勇教授、吴骏恩博士。学部大力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潘玉君教授获云南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洪菊花副教授等6人次获得云南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同时,有效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求,五年间新增22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46.4%上升到50.96%,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由15%提高到20.2%,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由30%提高到32.69%。

 

突出区域优势特色 促进科研创新发展

2016-2020年期间,学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特色,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建设,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城镇化湖泊水环境效应、高原湖泊及全球变化、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政治与边疆地理、地理学思想方法与地理学史、民族地理、文化与旅游地理、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等9个研究方向形成特色优势。学部新增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与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横向项目30余项(2019年度国家自科基金科研项目的获批数量为全校第一),新增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新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缅甸研究中心、 柬埔寨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云南师范大学孟加拉湾地区研究中心)等4个部级科研平台;新增2个云南省院士工作站、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合作及地缘风险监测评估云南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云南省高校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周边国家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研究云南省重点培育智库等省级科研平台,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与云南省旅游产业研究院阶;发“三高”学术论文 15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5个;李灿松教授获第八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云南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 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学部重视加强学科专业规划,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注重培育新的特色学科增长点,形成学科结构相对合理、学科特色较鲜明、多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地理学科进入全国B+行列(全国并列第七),进入前20%,创历史最好成绩,步入云南省高峰学科A类行列,获十三五学校全国一流学科建设立项,资助经费1500万元;完成“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评估工作; 2018年,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在全省专业评估中进入B类(国内一流)行列,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进入C类(省内一流)。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逐步增强学术影响力

五年间,学部主办、承办30余次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合作,学生分别赴泰国曼谷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攻读学位累计达20余人次,在国内一流大学深造的学生人数达50余人次;累计支持30余名年轻教师开展访学、挂职交流等;邀请国外著名学者、专家累计开展讲座报告近100余场次;10余人次担任国家级学会及分会的理事或委员、SCI、EI和核心期刊的副主编、编委等学术职务。

 

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部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全力服务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倾力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支持社会事业建设,主动对接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在云南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特色小镇、精准扶贫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依托学部云南师范大学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西藏自治区4个县、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县、云南省5个县的脱贫退出验收工作,配合云南省扶贫办完成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脱贫退出考核工作;完成云南省68个特色小镇评估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覆盖面和辐射面进一步增强,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地理学部、发展研究中心 供稿

 

 

 

上一条:学校召开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听取第五轮巡察工作情况汇报会 下一条:云南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光电信息技术研讨会”

关闭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